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Apache內建的測試工具

Apache內建的測試工具

ex: 要執行 1000 次的 connection, 20 次的 concurrent (並行, 同時).
語法:

# ab -n 1000 -c 20 http://localhost/index.html


產生出來的結果.
主要要注意的是以下幾個.
Time taken for tests: 總共執行花了多久的時間.(以上 1000 次共多久)
Requests per second: 每秒平均可以處理多少個連線.

UserAgent for handset

Nokia3120classic/2.0 (06.20) Profile/MIDP-2.1 Configuration/CLDC-1.1
NokiaN70-1/5.0705.3.0.1 Series60/2.8 Profile/MIDP-2.0 Configuration/CLDC-1.1

SonyEricssonZ610i/R1ED Browser/NetFront/3.3 Profile/MIDP-2.0 Configuration/CLDC-1.1
SAMSUNG-SGH-J208/1.0_SHP/VPP/R5_NetFront/3.4_SMM-MMS/1.2.0_profile/MIDP-2.0_configuration
SAMSUNG-SGH-F258/1.0 RTK-E/1.0 DF/1.0 Release/9.18.2007 Browser/OpenWave6.2.3.3.c.1.101 Profile/MIDP-2.0 Configuration/CLDC-1.1
MOT-PEBL U6/08.84.07R MIB/2.2.1 Profile/MIDP-2.0 Configuration/CLDC-1.1

MOT-RAZRV3x/85.97.C3P MIB/BER2.2 Profile/MIDP-2.0 Configuration/CLDC-1.1
NokiaN95/21.0.016; Series60/3.1 Profile/MIDP-2.0 Configuration/CLDC-1.1

Android 手機應用程式設計入門, 2/e

天371,pchome.419. Google!Android 手機應用程式設計入門, 2/e 出版商:文魁 出版日期:2009-08-08
<本書特色>

Google Android 核心團隊開發者 程本中 | 知名 Android 講師 盧育聖 專文推薦

跟隨擁有Android Market單一應用程式下載超過20萬人次經驗的開發者,用最短的時間踏實地學會必要的 Android應用程式開發基礎知識,然後...開始開發吧!
還不熟悉Java程式語言,但也想快速學會Android應用程式開發?本書為您降低入門Android開發的門檻。在可見的將來,基於Android平台的手持設備程式設計,將像今日的PC程式設計一樣普及。手機的運算能力早已追上5年前的電腦,無論是為了個人興趣或是工作需要,手持設備應用程式設計都是程式開發者應具備的技能之一。
本書在您學習Android應用程式設計的過程中,處處以實例為導向,於用得著這些概念或架構之處配上詳細的解說。邊解釋邊移動,讓您在學到了概念,頭腦還熱著時就可以接觸到相應的程式碼,順暢地學習Android平台的運作與開發觀念。

<章節目錄>

第一章 初探 Android
第二章 安裝 Android 開發工具
第三章 開啟現有專案
第四章 操作 Android 模擬器(Emulator)
第五章 建立一個 Android 應用程式
第六章 描述使用者介面
第七章 設計使用者介面
第八章 存取識別符號
第九章 解讀程式流程
第十章 完成 BMI 程式
第十一章 重構程式
第十二章 加入對話框(Dialog)
第十三章 查看線上內容(Uri)
第十四章 加入選單(Menu)
第十五章 定義 Android 清單(Manifest)
第十六章 加入新活動(Activity)
第十七章 傳送資料到新活動(Intent)
第十八章 訊息提醒(Notification)
第十九章 記錄與偵錯(Log)
第二十章 活動的生命週期(LifeCycle)
第二十一章 儲存資訊(Preference)
第二十二章 開發不息
第二十三章 顯性設計
第二十四章 支援多國語系
第二十五章 針對特性配置 (Orientation)
第二十六章 使用接口(Adapter)
第二十七章 加入下拉選單元件(Spinner)
第二十八章 簽發應用程式金鑰(keytools)
第二十九章 發佈到 Android 市集(Market)
第三十章 加入列表活動(ListActivity)
第三十一章 使用資料庫(SQLite)
第三十二章 存取資料表 (SQLiteOpenHelper)
第三十三章 加入增刪改查操作(CRUD)
第三十四章 加入相依的活動(ActivityForResult)
第三十五章 加入長按選單(ContextMenu)
第三十六章 申請 Google 地圖服務(API Key)
第三十七章 使用地圖(MapView)
第三十八章 加入按鍵控制 (KeyEvent)
第三十九章 取得現在位置(GPS/基地台三角定位)
第四十章 結合地圖與定位功能(MyLocationOverlay)
第四十一章 為地圖標上地標(ItemizedOverlay)
附錄A 後記
附錄B如何取得範例原始碼

<光碟內容>

DVD:章節範例檔、Android 原始碼 + SDK

Google Android SDK開發範例大全

天525,pchome.585。。Google Android SDK開發範例大全 出版商 : 悅知 出版日期 : 2009-04-21 頁數 : 890
<本書特色>

這本以範例集作為切入角度,由淺而深入,帶領初學Android或對Android有設計基礎的開發人員,逐步開拓對手機世界的想像,可以帶領您從Java快速前往MID裝置的開發世界。

<內容簡介>

這本書可以指引您一條從Java前往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裝置的快速捷徑。以範例集作為切入角度,由淺而深入,帶領初學Android或對Android有設計基礎的開發人員,逐步開拓對手機世界的想像。本書為實務結合創意的2.0書籍,藉由「手機╳網路╳影音╳樂活╳社群」為出發點,讓Java專家、Android手機程式開發者得以啟發更多可見的創意發想,跟著書中的範例學習,一步步探索手機硬體裝置的對話語言、多媒體影音控制、網路Web Service存取服務,讓您的程式設計功力,升級到Device 2.0!。


行動裝置人機介面配置,豪華Widget超殺登場!
鈴聲模式設定、震動控制、桌布切換、WiFi連線、螢幕旋轉、電池計量探測、電信網路資訊、SIM卡資訊、撥打電話、簡訊解析、通訊錄聯絡人等手機控制。
手機檔案總管、記憶卡I/O存取、雙向簡訊、鬧鐘服務、開機程式、來電通訊、拜年簡訊、訊息提醒等系統服務研發。
觸控移動事件、螢幕保護程式、mp3播放器、3gp影片播放、Camera相機預覽拍照、調整音量、簡訊指令遙控手機、錄音控制等娛樂多媒體設計。
Web Service網路存取、內嵌瀏覽器網頁、Ajax網頁特效、行動氣象局、網路播放mp3、網路安裝apk程式、網路下載手機鈴聲、XML-RPC發佈行動部落格、手機RSS閱讀器、地震警訊服務與Internet接軌。
Google遠端帳號登入、Google Search API、Google Chart API、Google Picasa手機相簿、Google Translate API整合Google網路服務。
微型裝置GPS定位、路徑規劃、經緯度查詢Google Map、地址反查地理座標等衛星全球定位實作。
野生手電筒、地表移動距離、女性貼身時計、QR Code二維條碼產生器、手機QR Code掃描器、熱量骰子、擲杯筊等創意Android程式設計。
<章節目錄>

第01章|瞭解、深入、動手做
第02章|Android初體驗
第03章|使用者人機介面
第04章|史上超豪華的手機控制項
第05章|互動式通訊服務與手機控制
第06章|手機自動服務紀實
第07章|娛樂多媒體
第08章|當Android與Internet接軌
第09章|Google服務與Android混搭
第10章|創意Android程式設計

Google Android 程式設計與應用

天425,pchome. Google Android 程式設計與應用, 出版商:旗標 出版日期:2009-04-25
<內容簡介>

Google Android 作業系統已從智慧型手機開始延伸到小筆電的應用,行動作業平台趨勢儼然成形,隨著 Android Market 的繁榮發展,更已成為程式設計師上網販售Android應用軟體的宅經濟,因此現在正是您學習Android程式開發的最佳時機。本書從Android SDK的精彩程式範例著手,讓您從趣味中瞭解Android的程式設計結構,再陸續針對視窗介面、多媒體、3D立體影像與繪圖、Google Maps、Google Talk等個別程式設計元素做深入探討,本書最後特別介紹Android系統原始碼,讓您對於Android作業系統有最完整的瞭解。

<本書特色>

□ Android SDK 1.1 / 1.5 適用

□ Windows / Linux / Mac OS X 全適用

□ 程式新手也可輕鬆開發Android應用程式

□ Android Market線上軟體市集

□ 完整程式設計主題:建立Eclipse開發環境、視窗程式介面設計、遊戲程式設計、多媒體影音程式、網路程式設計、3D立體影像與繪圖設計、Google Maps、網路地圖定位、Google Talk交談程式、Android 核心原始碼

<光碟內容>
Android程式範例
基礎與進階視窗設計
影像與多媒體設計
3D立體影像與動畫設計
Google招牌網路程式設計

Google Android 應用軟體架構設計, 2/e

天405,pchome.Google Android 應用軟體架構設計, 2/e 出版商:廣悅 出版日期 : 2009-01-01
<章節目錄>

第一篇 Android應用程式的UI架構設計
第1章 認狀態機
1.1 前言
1.2 狀態及其轉移
1.3 巢狀的狀態
1.4 預設起始狀態
1.5 歷史狀態
1.6 多層級的狀態機
1.7 特殊情境︰尚未有歷史狀態
1.8 順移狀態(Transient State)
1.9 並行(Concurrent)狀態
1.10 狀態變數(State Variable)
1.11 子狀態機(Submachine)
1.12 事件與動作(Operation)
1.13 狀態機與Android的天作之合
第2章 如何繪製Android畫面的狀態機
2.1 範例演練之一︰單一狀態
2.2 範例演練之二︰兩個狀態
2.3 範例演練之三︰三個狀態
2.4 範例演練之四︰巢狀與史狀態
2.5 範例演練之五︰並行狀態
2.6 範例演練之六︰與Android內部狀態機的銜接
第3章 替既Android程式製狀態機
3.1 前言
3.2 NotePad程式的Layout呈現
3.2 將Activity對應到子狀態機
3.4 設計NoteList子狀態機
3.5 設計NoteEditor子狀態機
3.6 設計TitleEditor子狀態機
第二篇 Android C組件的架構設計
第4章 高品質的Android C組件
4.1 「標準化+抽換性」是產業強盛的指標
4.2 JNI︰C組件的標準介面
4.3 Facade樣式︰締造高度抽換性
4.4 Facade物件與JNI的美妙結合
第5章 Android C組件開發入門
5.1 Android應用程式與C組件之分工發
5.2 跨國分工應用於Android軟體開發
5.3 跨國異地分工開發流程︰實例說明
5.4 精緻的JNI介面設計
第6章 Facade 樣式與JNI的完美組合
6.1 前言
6.2 如何結合JNI與Facade樣式
6.3 Facade樣式與JNI組合之範例
6.4 欣賞Android C組件之抽換性
第7章 簡介物件導向C語言
7.1 前言
7.2 LW_OOPC︰替C語言黃袍加身
7.3 簡介LW_OOPC的巨集
7.4 如何定義C的巨集
7.5 C類別程式設計範例
7.6 結語
第三篇 如何組裝舶來的C組件
第8章 Linter與Android框架的融合方法
8.1 Android就像軟體主機板
8.2 認識Linter的特性
8.3 Linter搭配JDBC標準介面
8.4 Linter應用範例一︰JDBC入門
8.5 Linter應用範例二︰活用JDBC
8.6 Linter應用範例三︰儲存及播放MP4
8.7 將Linter安裝到Arovider模擬器裡
第9章 讓Linter成為Android的嫡系成員
9.1 前言
9.2 何謂Android的嫡系組件
9.3 什麼是ContenProvider嫡系組件︰以SQLite為例
9.4 讓Linter配上ContenProvider介面
第四篇 Android雕龍小技
第10章 Android程試設計的龍小技
10.1 #1︰如何繪製3D圖
10.2 #2︰展現Drawable圖像的各種風貌
10.3 #3︰呈現透明的Drawable圖像
10.4 #4︰如何撰寫SurfaceView的子類別
10.5 #5︰讓圖像在SurfaceView裡旋轉

Google Android 應用框架原理與程式設計 36 技, 4/e

天405,pchome.Google Android 應用框架原理與程式設計 36 技, 4/e 頁數 :327 出版商:廣悅 出版日期 : 2009-01-01
<內容簡介>

第一篇 良弓之子,必與為箕(框架)
第1章 認識應用框架
1.1 何謂應用框架
1.2 框架的起源
1.3 框架的分層
1.4 框架的「無用之用」效果
1.5 框架與OS之關係︰常見的迷思
第2章 應用框魅力的泉源︰反向溝通
2.1 前言
2.2 認識反向溝通
2.3 主控者是框架,而不是應用程式
2.4 現代應用框架︰採取廣義IoC觀念
2.5 框架的要功能︰提供預設行為
第二篇 無之(抽象)以為用
第3章 如何打造應用框架
3.1基礎手藝︰抽象(無之)與衍生(有之)
3.2打造框架︰細膩的抽象步驟
3.2.1 基本步驟
3.2.2 細膩的手藝(一)比較資成員
3.2.3 細膩的手藝(二)︰比較函數成員
3.2.4 細膩的手藝(三)︰將抽象類別轉為介面
第三篇 有之(繼承)以為利
第4章 應用程式設計的基礎手藝
4.1 #1︰如何建立Menu選單
4.2 #2︰如何呈現按鈕(Button)之1
4.3 #3︰如何呈現按鈕(Button)之2
4.4 #4︰如何進行畫面佈局(Layout)
4.5 #5︰如何呈現List選單之1
4.6 #6︰如何呈現List選單之2
4.7 #7︰如何運用相對佈局(Relative Layout)
4.8 #8︰如何運用相對佈局(Table Layout)
4.9 #9︰如何動態變換佈局
4.10 #10︰如何定義自己的View
4.11 #11︰如何定義一組RadioButton
4.12 #12︰一個Activity?動另一個Activity
第5章 Use Case分析與畫面佈局之規劃
5.1 善用Use Case
5.2 以Android實踐Use Case格之策略
第6章 Use Case分析的實踐(策略-A)
6.1 #13使用Menu和starActivity()實踐之
6.2 #14︰使用starActivityForResult()替代StartActivity()
6.3 #15︰使用ListView替代Menu
6.4 #16︰以ListView替代Menu
6.5 #17︰改由.xml檔案定義畫面佈局
6.6 #18︰使用onResume()函數
第7章 Use Case分析的實踐(策略-B)
7.1 #19︰一個Acivity支持兩個畫面佈局
7.2 #20︰將兩個畫面佈局合併為一
第8章 介紹關聯式資料庫與SQLite
8.1 何謂關聯式資料庫
8.2 建立一個表格(Table)
8.3 從表格中查詢資料
8.4 關聯資料模型
8.5 關聯的種類
8.6 兩個表格之互相聯結
8.7 SQL子句︰加總及平均
8.8 SQL子句︰分組
第9章 資料庫手藝︰5技
9.1 #21︰SOLite基本操作
9.2 #22︰讓SOLite披上ContentProvider的外衣
9.3 #23︰細說SOLite與ContenProvider
9.4 #24︰讓SOLite配合onCreate()、onResume()
9.5 #25︰如何實現商業交易(Transaction)
第10章 進階手藝10技
10.1 #26︰如何定義BroadcasReceiver子類別
10.2 #27︰如何撰寫Service子類別
10.3 #28︰如何使用ProgressDialog
10.4 #29︰如何捕捉按鍵的KeyEvent
10.5 #30:善用UML Statechart嚴格控制系統的狀態
10.6 #31:如何使用MapView
10.7 #32︰如何使用WebView
10.8 #33︰如何自動化操作畫面樣式
10.9 #34︰如何活用COR設計樣式
10.10 #35︰如何活用State設計樣式
第四篇 第三十六技︰為箕是上策
第11章 如何撰與框架與硬體間之C組件
11.1 #36︰如何撰框架與硬體間之C組件
11.2 發展Android C組件的經濟意義

Google Android Android 與物件導向技術, 2/e

天405,pchome.Google Android Android 與物件導向技術, 2/e 頁數 :306 出版商:廣悅 出版日期 : 2009-01-01
<章節目錄>

第一篇 基礎OOP技術篇
第1章 物件導向基本概念
1.1 何謂OOP?
1.2 物件何處有?
1.3 物件之分門別類
1.4 的ViewFroup畫面(UI)物件之分門別類
1.5 物件之聚合(Aggergation)
1.6 Android的View物件之聚合
1.7 Android的View聚合之例
1.8 Android的ViewGroup反身聚合之例
1.9 Android的ViewGroup與View類別體系之例
1.10 Android的自訂View子類別之例
1.11 Android的修正Brtton類別之例
第2章 認識物件
2.1 自然界之物件
2.2 軟體之物件
2.3 如何描述物件︰善用類別
2.4 如何誕生軟體物件︰使用類別
2.5 物件參考(Object Reference)
2.6 Android的物件引數之例
2.7 建構式(Constructor)
2.8 Android的建構式之例
2.9 子類別如何誕生物件?
2.10 Android的子類別物件誕生之例
第3章 物件之組合
3.1 認識this參考
3.2 建立物件之包含關係
3.3 Android的Avtivity/View之物件包含關係
3.4 Android的物件包含關係之例
第4章 類別繼承與裝裝性
4.1 公用與私有資料
4.2 公用與私有函數
4.3 Android的函數覆寫之例
第5章 函數之覆寫
5.1 函數覆寫之意義
5.2 Android的函數覆寫之例
第二篇 抽象與介面應用篇
第6章 抽象類別
6.1 抽象類別與繼承體系
6.2 從抽象類別「衍生」出具體類別
6.3 Android的抽象類別之例
6.4 抽象函數之妙用:預設行為
第7章 物件的多形性
7.1 「多形性」之意義
7.2 多形性物件之參考
7.3 Android的多形性之例
第8章 純粹抽象類別與介面
8.1 認識「純粹抽象類別」
8.2 從「純粹抽象類別」到「介面」
8.3 Android的介面之例
第9章 類別層級的資料及函數
9.1 類別層級的資料
9.2 類別層級的函數
9.3 Android的類別層級資料和函數之例
第10章 類別之樣版
10.1 版樣(Template)之觀念
10.2 類別樣版
10.3 類別樣版之繼承與組合
10.4 Android的類別樣版之例
第11章 集合類別
11.1 集合物件
11.2 循環物件(Iterator)
11.3 多形性集合物件
11.4 Android的集合物件之例(1)
11.5 Android的集合物件之例(2)
第三篇 進階應用篇
第12章 執行緒(Thread)物件
12.1 多執行緒之意義和益處
12.2 Java的執行緒表示法
12.3 Android的多執行緒之例
12.4 Android的Activity/View之物件包含關係
第13章 物件的多重介面
13.1 複習介面之觀念
13.2 複習Java的介面觀念
13.3 Android的多重介面之例
13.4 多重介面與轉換
13.5 Android的多重介面轉換之例
第14章 函數覆載
14.1 函數覆載之意義
14.2 函數覆載之Java表示法
14.3 Android的函數覆載之例
第15章 繼承與委託
15.1 繼承的副作用
15.2 使用委託方法
15.3 Android的繼承與委託之例
附錄
附錄-A 細說整體/部分(Whole-Part)結構關係
附錄-B 細說細說介面設計
16.9 結語

Google Android 設計招式之美

天405,pchome.Google Android 設計招式之美 出版商 : 廣悅 出版日期 : 2009-03-27 頁數 : 432
<章節目錄>

第1章 設計樣式與Android框架設計
1.1 設計與樣式(即招式)
1.2 簡介設計樣式(Design Pattern)
1.3 從亞歷山大的建築樣式到GoF設計樣式
1.4 舉例說明應用框架之意義
1.5 舉例說明框架設計基本思維:「變與不變之分離」
1.6 欣賞Android裡的13項設計樣式

第2章 Android框架與應用類別的接合:卡榫(Hook)函數
2.1 前言
2.2 何為卡榫(Hook)函數
2.3 Android的卡榫函數範例(一)
2.4 Android的卡榫函數範例(二)
2.5 Android的卡榫函數範例(三)
2.6 卡榫函數與樣式之關係---以Factory Method和Template Method樣式為例

第3章 Template Method樣式
3.1 複習:「變與不變之分離」原則
3.2 複習:「變與不變之分離」手藝
3.3 複習:框架的反向控制
3.4 介紹Template Method樣式
3.5 Android框架與Template Method樣式

第4章 Factory Method樣式
4.1 Factory Method樣式美何在?
4.2 介紹Factory Method樣式
4.2.1 誰來誕生應用類別之物件?
   4.2.2 GoF的Factory Method樣式圖
4.2.3 Factory Method樣式的延伸
4.3 Android框架與Factory Method樣式
4.3.1 Factory Method樣式範例之一
4.3.2 Factory Method樣式範例之二

第5章 Observer樣式
5.1 Observer樣式美何在?
5.1.1 互換性之意義
5.1.2 提升互換性之途徑:降低相依性
5.1.3 Observer樣式之美:締造互換性
5.2 介紹Observer樣式
5.2.1 委託式的反向控制(IoC)
5.2.2 GoF的Observer樣式圖
5.2.3 Observer樣式的延伸
5.3  Android框架與Observer樣式

第6章 Abstract Factory樣式
6.1 Abstract Factory樣式美何在?
6.1.1 大格局的分合自如
6.1.2 「不知而亦能用」之實踐
6.2 介紹Abstract Factory樣式
6.3 Android框架與Abstract Factory樣式
6.3.1 Abstract Factory樣式範例
6.3.2 Abstract Factory樣式與Observer樣式之組合

第7章 Adapter樣式
7.1 Adapter樣式美何在?
7.1.1 介面是王道
7.1.2 精緻化Use介面
7.2 介紹Adapter樣式
7.2.1 Adapter像家裡的電源轉接器
7.2.2 GoF的Adapter樣式圖
7.2.3 Adapter樣式的延伸
7.3 Android框架與Adapter樣式
7.3.1 Adapter樣式範例之一
7.3.2 Adapter樣式範例之二

第8章 Composite樣式
8.1 Composite樣式美何在?
8.1.1 亂中有序
8.1.2 序中有亂
8.1.3 簡單組合、無線成長
8.2 介紹Composite樣式
8.2.1 包含關係之抽象
8.2.2 GoF的Composite樣式圖
8.2.3 Composite樣式之範例:販賣機
8.3 Android框架與Composite樣式

第9章 Strategy樣式
9.1 Strategy樣式美何在?
9.1.1 序中的繁雜
9.1.2 一致的序、不同組合策略
9.2 介紹Strategy樣式
9.2.1 不同策略間之變與不變
9.2.2 GoF的Strategy樣式圖
9.3 Android框架與Strategy樣式

第10章 State樣式
10.1 State樣式美何在?
10.1.1 狀態變化之美
10.1.2 以Android的畫面佈局為例
10.2 介紹State樣式
10.2.1 GoF的State樣式圖
10.2.2 State樣式之範例
10.3 Android框架與State樣式

第11章 Proxy樣式
11.1 Proxy樣式美何在?
11.1.1 有朋自遠方來
11.1.2 以Android的MediaPlayer類別為例
11.2 介紹Proxy樣式
11.2.1 從Adapter樣式說起
11.2.2 GoF的Proxy樣式圖
11.3 Android框架與Proxy樣式
11.3.1 Proxy樣式範例之一
11.3.2 Proxy樣式範例之二
11.3.3 Proxy樣式範例之三
11.3.4 Proxy樣式範例之四

第12章 Bridge樣式
12.1 Bridge樣式美何在?
12.1.1 實作(Implementation)變化之美
12.1.2 變化與對稱之美
12.2 介紹Bridge樣式
12.2.1 複習「委託」機制
12.2.2 複習「變與不變分離」
12.2.3 GoF的Bridge樣式圖
12.3 Android框架與Bridge樣式
12.3.1 Bridge樣式範例之一
12.3.2 Bridge樣式範例之二

第13章 Iterator樣式
13.1 Iterator樣式美何在?
13.1.1 從Program Counter說起
13.1.2 以Java的ArrayList〈Type〉集合類別為例
13.2 介紹Iterator樣式
13.2.1 GoF的Iterator樣式圖
13.2.2 Iterator樣式之延伸
13.3 Android框架與Iterator樣式
13.3.1 Iterator樣式範例之一
13.3.2 Iterator樣式範例之二

第14章 Mediator樣式
14.1 Mediator樣式美何在?
14.1.1 從主機板(Motherboard)說起
14.1.2 整合核心與決策核心
14.1.3 多介面整合之美
14.2 介紹Mediator樣式
14.2.1 從Adapter說起
14.2.2 GoF的Mediator樣式圖
14.3 Android框架與Mediator樣式
14.3.1 Mediator樣式範例之一
14.3.2 Mediator樣式範例之二

第15章 Facade樣式
15.1 Facade樣式美何在?
15.1.1 複習「貨櫃」之比喻
15.1.2 Facade軟體貨櫃
15.2 介紹Facade樣式
15.2.1 從Adapter說起
15.2.2 GoF的Facade樣式圖
15.3 Android框架與Facade樣式
15.3.1 Facade樣式範例之一
15.3.2 Facade樣式範例之二

第16章 Android之美:序&容易---從竹科的軟硬整合之路談起
16.1 序&容易
16.2 軟硬整合:竹科發展之路
16.3 竹科 + Android = 發上枝頭變鳳凰
16.4 盡在BSP與Android框架之間
16.5 「Android平台」觀點誤導了竹科
16.6 觀點之一:竹科的天花板
16.7 觀點之二:竹科的矽與序
16.8 觀點之三:竹科的新模式
16.9 結語